◎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你是《安徽日报》记者,幸会幸会!想问什么尽管问!”12月11日,当记者自报家门后,86岁的歙县籍旅沪著名连环画家汪观清便热情地和记者打着招呼,汪老说,他能走上艺术道路,还多亏了《安徽日报》的“知遇之恩”。这份奇缘,得从半个多世纪前讲起……
汪观清近影
汪观清从小热爱美术,徽派建筑上雕刻精美的图案,各家的春联、庙里的壁画,以及喜欢写写画画的舅舅、哥哥与一位邻居,成为他的艺术启蒙。10岁那年,被父亲带到上海后,他的爱好“升级”了:附近弄堂口书摊上的小人书让汪观清爱不释手;放学后还与几个好友拿着粉笔在空地上“斗画”,其中,就数他的画被路人“点赞”最多。
即使在百货店上班,汪观清仍没有弃笔,闲暇时观察、速写,每晚步行往返一个多小时,到一家画室学习素描。由于生活拮据,他一度回乡生活。这期间,他多次投稿却石沉大海。直到1950年的一天,《安徽日报》刊登了他8幅一组连环画《抗美援朝英雄小故事》。“手捧着报纸,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当时的心情用什么语言形容都不为过,这是我第一次得到权威媒体的肯定!”至今忆及当年,汪观清仍难掩激动。没过几天,他又收到本报美编郑若泉的来信鼓励,深受鼓舞。
汪观清与安徽日报
凭着这篇处女作,汪观清重返上海,很快出版了连环画作《扫雷英雄姚显儒》,就此走上专业画家之路。1956年,他成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一百零八将”之一。108位同事中,仅有10人是科班出身。要强的汪观清拿出笨鸟先飞的劲头,力争每天比别人多画几小时。凭着一股牛劲,《红日》《雷锋小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一件件讴歌革命先辈、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先后在汪观清的笔下成型,他与程十发、刘旦宅、郑家声及韩和平并称上海画坛“五老”。
汪观清部分连环画作品
虽然长期旅居沪上,汪观清却对故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曾多次回黄山市探亲、采风。2010年,汪老历时5年完成的国画长卷《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画卷》问世,该画长66米,宽1.8米,细致地描绘出汪老儿时对家乡风土人情的记忆。为了能够再现原貌,汪老经常向乡亲们展示初稿,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著名学者陈燮君盛赞《梦里徽州》“是一幅民国版的《清明上河图》”。
眼下,汪老反映家乡风貌的又一力作《练江春秋》已完成初稿。他动情地告诉记者:“我时常梦见在老家的点点滴滴,恍惚回到童年,最终在生我养我的徽州大地上找到了创作源泉和艺术载体,我的根在这里,我的艺术源头也来自于新安画派。”
汪观清艺术馆与黄山学院合作揭牌现场
12月11日,坐落在歙县坑口乡金滩村的汪观清新安艺术馆正式成为黄山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这个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历时7年筹建而成的艺术馆,原是汪家老宅,藏有汪老的百余幅作品。当天,汪观清专程从上海赶回老家,满头华发的老人欣慰地说:“老宅不但按长辈的遗愿保住了,而且可以为同学们学习艺术提供方便,能为家乡尽一份力,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殷骁)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