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台 > 正文
父母教育权:全球“在家上学”实践
2016年8月18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相较于传统学校,在家自学者拥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可以依照孩子的个人兴趣、健康状况、心智年龄成熟度、学习能力等,自行决定学习内容、上课时间、教学方式。对于儿女较喜欢的科目,家长可以提供比学校老师更长时间的教学,授课内容也可以更加深入与广泛。

许多家长向往自学,却担忧万一“失败”会毁了孩子的将来;也有部分家长对自学的教育理念相当倾心,另一方面却也担心自学会让孩子变得太封闭,以为自学就是整天关在家里“自己学”。然而,不论遇到何种挑战与困境,在家自学确实是一种教育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管道,让家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20世纪是教育多元化的时代,教育松绑所带动的反教育思潮让教育权利的探讨受到重视。1971年批判教育学家伊利希(Ivan Illich, 1926-2002)发表著作《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认为学校是一个“邪恶的”、“反人文”的机构,应该尽早撤除,还给孩子真正的自由。此一说法震撼了当代西方教育的传统思维,也让社会开始看见了教育多元化的可能性。

台湾地区自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为了提高民众智识水平,适应建设需要,始延长学生的受教年限,但却也受到1970年代的国际“反教育”风潮,开始反思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否有压抑教育多元化。

1983年,台湾地区“强迫入学条例”修正,于第十三条中明订:对智能不足、体能残障、性格或行为异常的适龄人来说,由“学校实施特殊教育,亦得由父母或监护人向当地强迫入学委员会申请同意后,送请特殊教育机构施教,或在家自行教育(Home Schooling)。其在家自行教育者,得由该学区之学校派员辅导。”为台湾在家自学的法律基础开启了先例。1994年“4·10”教改大游行使得人民对受教权有更多诠释的空间,因而鼓吹“教育松绑”,再加上1990年代台湾家长李雅卿等人为实验教育和自主学习发声,另类教育这条“不一样的路”始获得更多家长的关注。

1999年,台湾地区修订了“国民教育法”第四条第四款:“为保障学生学习权,国民教育阶段得办理非学校形态之实验教育,其办法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定之。”为了因应“国民教育法”的修正,自2011年起,教育主管部门订定“国民教育阶段办理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准则”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办理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办法”,分别规范中小学和高中职阶段申请自学的资格和方式、需要准备哪些数据,以及教育局该如何审议自学计划等。到了2014年底正式通过“公立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委托私人办理条例”,让公办民营实验教育学校具高度独立性,形成多元化及有创造性学校体制,使得小校“公办民营”取得法源依据。

自“国民教育法”松绑至2015年底为止,全台湾地区已有超过六百个在家自学的孩子;申请实验教育的中小学生,也由2003年开放实验教育时392人,至2014年已达2548人,增长近9倍,且未来仍有成长的空间。显示出教育当局对人民教育选择权的尊重,及台湾地区教育尊重多元的趋势。

全球在家上学趋势

不少欧美先进国家,在家自学的数量逐年增长。以美国为例,自198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参与的人数不但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目前更已超过110万人。美国各州对于另类教育的相关法规宽松不一,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统计,在2011到2012学年当中,全美约有180万名学龄儿童在家自学,然而约有九个州的州法规定,想要让儿女在家自学的家庭,父母至少要具备高中以上或同等学力才符合资格。

目前已有三十多年开放自学历史的美国,对于在家自学的统计数据成果都是持肯定态度。在家自学权威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罗伦斯〈Lawrence Rudner〉在1999年全美五十州调查了两万多位自学学生,发现自学学生的平均成绩,比一般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还要高,自学学生的平均成绩落在75%到85%之间,而公立学校学生成绩约在50%,私立学校学生成绩约在65%到75%之间。有不少教育学者指出,在家教育的家庭比较有条件讲“学习”,而学校经验却往往将重点放在“考试”,当学生因为考试而产生压力,甚至是过多的失败经验累积,导致习得无助的产生时,他们自然对学习开始感到却步,这样的教育仅会启动孩子防卫机制,不是学习机制;反之,当孩子自我学习的机制被父母的爱启动,内在动机即会慢慢开展。

加拿大自196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风气渐盛。首批参与在家自学计划的家长,多数认为学校制式教育太过权威,竞争激烈,不适合儿童成长,于是纷纷成立一些“自由学校”。这些“自由学校”规模都很小,以儿童为中心。

至1970年代,许多这类的“自由学校”演化成所谓的“另类学校”,并被当地教育局接管。尽管受到部分法令的限制与办学干预,支持的家长们不仅在各地区成立了在家自学协会,同时也成立了全国性的“加拿大在家自学者联盟”(Canadian Alliance of Home Schoolers),透过集体的力量向当地及联邦政府争取应有的受教权及教育选择权。

英国政府对在家自学的相关规范相对宽松,根据英国教育部订定的在家自学准则,父母如果决定让孩子在家受教育,不需要注册或获得当地政府同意,且地方政府官员对于在家自学的教育内容也无权过问。不仅如此,有关在家自学的教学时数、课程、上课地点等,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给主管机关。英国的基本教育从5岁一直到16岁,家长可以合法选择在家教育小孩。家长本身并不需要是合格的老师,在家自学除了由家长自己授课,也可以聘请老师到家中教课,教学内容与时间自己决定。

中国大陆的升学考试一直备受瞩目,学生承受的升学压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根据有关调查,针对1.8万名有兴趣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的采访,其中约2000人已开始在家教学。尽管家长在家教育孩子的权利没有正式写入法律,然而在家上学已不再是令人震惊,或是被视为异类的现象。选择在家自学的大陆家长超过一半(54%)是因为他们反对传统学校的教学理念;其他家长则认为普通课程的进度太慢(10%),孩子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另有7%认为他们的孩子厌倦传统的学校生活。

台湾地区在家学习相关探讨

台湾地区自1919年始公布教育令,建立正式的教育体制。1949年后,延用日占时期所颁布之“国民学校法”,规定六岁至十二岁之儿童应“受六年的‘国民教育’”,并于1968年推动“九年国民教育实施条例”,实施义务教育;1982年修正公布“国民教育法”及“强迫入学条例”;1983年始研议十二年“国民教育”之相关内容,拟延人民的教育年限,并于2014年正式实施。

台湾地区教育发展从20世纪初始建立西式的学校制度,经过将近一世纪的发展后呈现今日的面貌。1980年代末期,校园民主化运动兴起,人民对于思想、言论与自主权有更多追求,而19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可谓另类教育的催生剂,尤以1994年“4·10教改联盟”所发起的一系列活动,引发全民对教育改革课题的重视,也是当地教育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重要契机。

在台湾地区,在家自学仍被归类于另类教育(Alternative Education)的范畴。

另类教育有别于制式化的教育模式,以重视学生主体、民主对话、社群自治与师生合作等学习理念作为基础,多采用多元的教育形式,诸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良与创新,并以多元的评量方式,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过去台湾地区对这类体制外的教育模式,并无相关教育法规可依循,使得不少选择让孩子在家自学的家长,为孩子日后的受教权益伤透脑筋。甚至有不少家庭,因为认知到在家自学的风气不盛、孩子的权益缺乏保障,因而却步,选择遵循传统的学校教育。

过去受制于法令限制,使得在家自学的孩子被社会视为异类;自1980年代“强迫入学条例”修订,开放特殊情况的学生可选择在家自学,为台湾地区在家自学的法规制订开创先例;2011年“国民教育法”修订,保障家长的教育选择权与学生的学习权,开放民间在国民教育阶段办理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教育部门为此特别订定“国民教育阶段办理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准则”和“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办理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办法”;2014年底,“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通过,在家自学已始有正式的法源依据。过去被视为体制外的另类教育,诸如华德福学校、种籽学苑等,在未来都将纳入公校体系之中。

2012年台湾地区“高级中等以下教育阶段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条例”公布实施,旨在保障学生学习权及家长教育选择权,提供学校形态以外之其他教育方式。随着教育选择权的公民意识抬头,选择让孩子脱离体制内教育,选择实验学校或在家自学的家庭越来越多。凡是具有国民小学、国民中学或高级中等学校入学资格者,皆可依本条例规定参与各教育阶段的实验教育。申请在家自学需由学生之法定代理人,向户籍所在地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提出。申请人应填申请书,并检附实验教育计划,其中内容应包括实验教育之名称、目的、方式、内容(包括课程所属类型与教学、学习评量及预定使用学校设施、设备项目等)、预期成效、计划主持人及参与实验教育人员之相关资料。

实验教育的展开

根据媒体的民调显示,台湾地区已有超过40%的父母亲愿意将自己孩子送到实验学校就读。另一方面,各地方教育主管当局与民间对于成立实验学校的计划正展开,甚至少数民族也发现利用实验学校的转型,同样能够为少数民族教育挣脱体制教育,实现具有少数民族主体性教育的契机,目前仅台东县单一区域就已经计划设立五所少数民族实验学校。

由于出生率锐减的缘故,全台有数百所偏远地区的小校因逐渐流失学生,面临废校或被邻近学校裁并的同时,宜兰慈心华德福实验学校却从1999年起,全校仅五个学生,发展到2015年已经成为全台第一所公办民营的实验学校,从小一到高中部学生人数将近1000人。云林县古坑乡的山峰小学是一所位于山间的山区小校,原本因全校规模过小且地处偏僻而面临废校危机,也透过转型办理华德福教育而达成学生回流的目标。邻近的樟湖生态中小学则在陈清圳校长创意经营下,同样风靡全台。

在家学习的个案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台湾地区在家自学的成功案例,让社会大众对这群接受“不一样的教育”的孩子与家庭有更多认识。有杂志曾在2011年针对在家自学的家庭进行专题报道,介绍徐家兄弟与父亲在家自学的情况;人称“自学教父”的陈怡光,如此期许从小在家自学的一双儿女:不管社会变迁动荡成什么模样,他们都能靠多元技能与弹性的态度面对挑战。他认为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竞争力。陈家的大女儿认为在家自学的弹性给了她多元发展的时间条件。自幼儿园小班之后不曾上过一天学的她精通中文、英文、波兰文,此外,她热爱滑雪与摄影,更曾经代表台湾地区至泰国参加花式滑冰比赛并荣获佳绩;弟弟喜欢芭蕾、热爱烹饪,时常窝在厨房与妈妈学习厨艺,与姐姐的爱好有很大的不同。

观察两个孩子学习风格的差异,陈家悟到:光是同一家的孩子个性都不一样,一个班二三十个小孩的学习风格,差别一定更大,用同一套方法教学,学习效益绝对不好。

另外,首届高中自学生徐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对自身的自学经验有了许多体悟,并对台湾地区的大学入学制度提出批判,值得我们省思。徐家兄弟自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家自学,至今已是高中生的年纪,而他们的老师是曾在信息公司上班的父亲。让徐家选择让孩子在家自学的契机,是因为大儿子曾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争执并口出秽言。这个事件让徐父看见传统学校当中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顾到每个学生,而在老师看不到的角落,他的孩子可能因此学到许多恶习,影响其日后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徐父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父兼师职,陪伴两个儿子在家学习。

另一位目前就读大学哲学系的许同学,是台湾地区首届高中自学生。她从小学开始没有在学校读过完整的一个学期,如今她进入大学,展现出异于一般学生的适应力。徐同学认为自学生的学习方式,反而更接近大学模式。她从小就学会安排课表,自己掌握读书进度、分配时间,多方尝试不同的领域,甚至每天坚持运动三小时,都让一般的学生望尘莫及。

上了大学后,徐同学发现台湾地区的学生习于服从学校的时间管理,到了大学后反而不知道怎么规划时间。对许同学来说,大学学习和同侪相处,自学生都能够自己克服,但升学制度对自学生的不友善,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精通英、德、法、日、西班牙语及闽南语、客家语,甚至是手语的她,甄选填了三所大学外语系却全部落空,她深感不同体系的学生,却用一种考试鉴定,非常“不科学”。

在家学习的利与弊

首先,相较于传统学校,在家自学者拥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可以依照孩子的个人兴趣、健康状况、心智年龄成熟度、学习能力等,自行决定学习内容、上课时间、教学方式。对于儿女较喜欢的科目,家长可以提供比学校老师更长时间的教学,授课内容也可以更加深入与广泛。

相较于学校的集体管理方式,在家自学的成效是不是更好?由上述在家自学的发展现况,及台湾地区几个自学家庭的经验谈,可看出在家自学对儿童及家长带来的帮助,但也必须厘清当中可能存有的潜在风险。

在家自学并非供父母宠溺孩子逃避课业的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权的主张,相较于学校“工厂生产线”式的教育模式,自学家庭则是针对孩子而量身订做的“客制化”教育。再者,相关法规的制定及政策的实施对在家自学的发展也有影响。例如英国对于自学的规定宽松,曾发生一名伦敦16岁少年,因身体残疾而选择在家自学,却因长期待在空间狭小的自家地板上,严重与社会脱节,也未获得适当教育。这个案件于2015年登上了社会新闻,同时使得在家自学的问题受到社会的瞩目,并引发热烈讨论。不少人民呼吁主管单位应该修订更严谨的教育法规加以管束,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在台湾地区,教育主管单位对在家教育的评鉴方式往往面临许多争议。首先是缺乏在家教育评鉴之共识。根据“国民教育法”的规定,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之办法应因地制宜,将权限交由各地方教育主管单位订定,但却也造成各地的规范都不相同,使得自学生在后续的求学路上面临不少挑战。

其次,目前仍缺乏让自学家庭及政府单位双方认同的评鉴模式及指针。曾有自学者直言,现在所使用的评鉴模式仍是以传统学校的评量方式进行评鉴,并不适合自学生,故应该要对“适切的评鉴指标”进行更多检视与修正。不少自学家庭对政府规定的评鉴标准并不信任,评鉴人员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往往造成评鉴结果无法使家长信服,导致评鉴的信任危机。

除了上述自学生可能面临的困境之外,“社交障碍”似乎是社会对于在家自学者的刻板印象之一。孩子脱离学校系统,无法与同龄人一起体验校园生活,外界多少会质疑,这样是否会让自学生在日后产生社交障碍。然而面对这样的疑虑,自学家庭反而有不同的见解:学校才是“无菌室”,把同一个年龄,甚至智力发展差不多的人关在教室一起学习,反而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性和弹性有害。

在家自学的利与弊长期备受讨论。许多家长向往自学,却担忧万一“失败”会毁了孩子的将来;也有部分家长对自学的教育理念相当倾心,另一方面却也担心自学会让孩子变得太封闭,以为自学就是整天关在家里“自己学”。然而,不论遇到何种挑战与困境,在家自学确实是一种教育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管道,让家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过去谈到亚洲地区的教育模式,无非是“考试领导教学”“注重纸笔测验”与“背多分”等负面的印象,然而随着教育松绑所带动的思潮,让教育权利的探讨开始受到重视,并让另类教育有了发展的可能性。

认同教育的多元性,支持家长与学生应该拥有教育选择权,将为教育注入一股活水,带领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更丰富的社会。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叶红)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