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一直活跃在毕节文艺圈的包自福,祖籍岳阳,1964年5月生于毕节,号禅石斋主、残石生,爱好书法、绘画、篆刻、收藏等,现在七星关区史志办工作。他擅长书法、篆刻,专攻印钮雕刻,喜欢摄影和收藏奇石。其作品无论是一字一画,还是一刀一刻,都是情感和个性真切、自然的流露,不仅充满了高雅的“艺术之美”,还呈现出难得的“性情之美”。
那些“信手涂鸦”的岁月
少年时代,包自福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灵气。
10岁时,他在毕节四小读小学。和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同学们都回家或是相约出去玩时,他总是一个人跑到知名艺术家刘仲元(已故)开在人民剧场的画店或是到画家杨均明的炭精画馆,看前辈画家作画。对他们的画作,包自福羡慕不已,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画家们一样,不管是随手泼墨还是精心勾勒,都能画出一幅好作品来。回到家里,他一边回忆,一边学着涂鸦。
“那时年纪虽小,但学画却是如痴如醉。”包自福说,那段经历可算是最初的艺术启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多久,包自福竟能像模像样地画出几幅画来,成了班上的“小画家”。
然而,当他把想学画的想法告知父母后,没想到竟遭到当头棒喝:“整天就只知道画画,荒废学习,你简直是不务正业!”包自福只得暗中学画。
后来,在朋友父亲的再三劝说下,父母才让他学画。包自福的好朋友杜宁的父亲杜国敏是当时有名的木刻家,知道包自福喜欢画画,便对包自福的父母说:“孩子从小有这样的天赋,不简单啊,你们让他学,有这个兴趣爱好,孩子学不坏!”现在,提起杜国敏,包自福仍心存感激。
除了画画,包自福还喜欢书法、篆刻。11岁时,他就买了刻刀和印章石开始自学篆刻,并将这一爱好一直坚持到今天。
学艺不为“成名成家”
包自福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开始学习艺术。
那时,他跟随杜康远、钟绍让等画家系统地学习素描、油画、国画等,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
至今,包自福还清楚记得杜康远老师这句让他终身受益的话:“你拿在手中的一支笔不要视为一支笔,要把它当做一把刀,拿在手中的一张纸也不要当做一张纸,要视为一块泥土,画一幅画相当于是在塑形和雕刻。”以后在给自己的子侄辈讲绘画时,包自福也常常把这句话说给他们听。
1984年,包自福结识了毕节书法家龙兴良、篆刻家李学勤等文化名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随即转攻书法、篆刻,并开始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通过学习,包自福不再像以前那样“信手涂鸦”似的雕刻和画画,对篆刻、绘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法及创新运用,他都能熟练掌握。包自福说,这段学习经历,让他从少年时对艺术的“懵懂”过渡到“了解”,再由“了解”上升到“稔熟”。
从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边工作一边自修艺术,并结识了很多书画界的前辈,在文艺圈内的人缘很好,人脉也广。他曾多次应朋友邀请参加筹备书画大赛等活动,邀请老艺术家参加或做顾问、评委。
包自福兴趣广泛,书画、篆刻、摄影、收藏等无所不爱,且专攻篆书和雕刻。有了多种艺术积淀,他的人生也越发丰富和厚重。但多年来,他一直把艺术当做纯粹的爱好,从未想过要“成名成家”。在他心里,艺术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延伸,而并非为了名利。
尽情享受雅致生活
在松山路包自福家中的书房里,一张木制书桌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刻刀和印章石。偶有闲暇,他就在书房里,或铺笺弄盏挥洒笔墨,或把玩印石飞舞刀锋,尽情享受雅致生活。
“学书贵学理,得理则能得精神,有精神才能意趣天成。”包自福说。
他研习真、行、草、隶、篆诸体,并能融会贯通,尤以篆书见长。其大小篆作品,或笔势圆润、字形遒美,或工稳精细、意态典雅,均能做到章法自然、气息通畅。
包自福为人谦和,待人诚恳,但凡亲友求字从不拒绝。其作品多次在市、区书法交流活动上参展并获奖,他还为《毕节市物价志》、毕节文化图书《风雨辉煌60年》题写书名。
包自福有着比较深厚的古文字修养和篆书功底,这对他搞篆刻大有裨益。其篆刻主攻铁线文,兼学多家,早期追摹秦汉印,后又遍临吴让之、赵之谦、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的印章,终能别出心裁,自成风格。其作品工稳精细、古朴卓雅而不失趣味,在方寸之间充满了古朴的时间感和浑厚的空间感。他的篆刻作品也多在亲友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包自福雕刻的“印钮”(即印章的印把),取材广泛,形象饱满,妙趣横生,无论人和动物都充满了灵动之气。他刻的印钮往往在古典之中融进现代元素,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技艺极为精湛,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之美和情趣之美,让众多圈内人士赞誉有加,朋友们都称他为“黔西北第一钮”。
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在包自福看来,艺术与工作、生活都是分不开的。
他多年来从事地方志编修工作,工作的严谨如同艺术的严谨,必须静心“雕磨”,来不得半点浮躁与马虎。然而,生活却是另一回事,需要各种色彩使之丰富起来,如同艺术的斑斓。
在史志办工作多年,包自福养成了用影像记录历史和生活的习惯。在他的镜头里,无论是风光大片,还是人文纪实,都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家庭生活中,他是儿女的好朋友、好父亲。女儿就读高中,每天晚上要上夜自习,他一直坚持给女儿做饭、送饭;儿子忙着小升初考试,为不影响孩子学习,他没给家里的电脑联网,所有需要查阅、搜集资料的工作全部起早贪黑在单位完成。
闲暇时光,他喜欢和家人朋友游山玩水,顺便寻找自己喜欢的“雅石”。每次外出捡回来的石头,经他的巧手按造型、纹理等略加处理、“包装”,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久而久之,家中便珍藏了为数不少的石头。
包自福自号禅石斋主、残石生。平时,把玩印章石和自己捡来的“雅石”成了他生活的一大乐趣。在他心里,万物皆有灵性,石头亦然。在把玩中,他能够静下心来“与石对话”、“面石悟道”,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好心境。
“用心感受,吐纳有度,情怀畅然,就能用心与万物产生和谐共鸣。”包自福说。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杨春考)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