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9月28日上午,在“无用·寻根溯源民族文化展演”现场,服装设计师马可一直在不停地向参观者讲解。来到采访中心,面对记者,她依旧侃侃而谈。
记者:本届博览会,您特别推出的民族文化元素42套全手工服装作品,是什么时候创意并成品的?其中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马可:展演的主题定为“寻根溯源",意指探寻文化之根,追溯生活之源。这正是我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最佳诠释。展演呈现的42套全手工服装作品,是在我多年走村串寨对贵州民间手工艺调研的基础上,以国际化视野精心设计,在贵州绣娘的协助下完成的心血之作。梯田状的舞台,搭配现代的全息、声电技术,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通过那些千百年来一直陪伴着人们的纺纱织布、染布晾晒、田间劳作、民族歌舞等日常生活场景,唤起人们对祖先农耕生活的记忆。以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文化感悟。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引入台湾“云门舞集”现代舞编导共同创作?采用贵州高校学生和贵州本地少数民族来表演,又是如何考虑的?
马可:此次展演并非常见的T台走秀,是我和团队结合了贵州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歌、舞蹈、乐器等元素创作而成,并由多方共同创作,是想通过用贵州民族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行舞台创作,从而达到感悟民族文化与回归本质生活的视觉享受和思路启迪。以后我们还会做诸如此类的实验活动,目的就是想让现代人融入自己的传统中,并使之发扬光大。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长期深入贵州进行民族文化调研,这其中有哪些精彩故事和经历?
马可:我视贵州为第二故乡。2000年初,我开始对全国各地的民间手工艺进行走访和调研,而具有丰富民俗资源的贵州对我个人创作的成长、设计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我曾考察过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的民间手工艺,而贵州精湛的民族手工技艺给我留下了独特印象。纺织、刺绣、苗绣、蜡染技艺等民族元素,曾为我的创作带来了丰沛的灵感。我曾多次游走在贵州众多的村寨、田间,找寻创作灵感,特别对黔东南州的苗族服饰情有独钟,一次次的乡野调查,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民间古老的生活智慧与哲学,不仅滋养着创作人的灵感,也展示给我一种真正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为人类与自然生态永续和谐发展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样板。
记者:您曾是服装品牌“例外”的艺术总监,现在专注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调研及创新,请问您开展了哪些调研,在此基础上有哪些创意,这些创意在原有基础上有哪些突破?
马可:2006年,我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创建原创生态品牌“无用”后发布的第一组作品,包括20多套服装,从裁剪、缝制、绣花,到植物染色,全部纯手工制作。作品表达了向养育人类的大地之母以及在土地上世代耕耘的农民的敬意。如今,我选择回归土地,收集、整理、提炼民间工艺技能,并进行分类,归纳,在此基础上创新出适合中国人日用生活的中国服饰,就是想让中国民族工艺的未来更加美好。
(来源:中访在线/作者:周静)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