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中访在线代言!
中访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人访 > 正文
退休后,他重拾爱好——揉尽黑白灰,炭画湖州美
2024年6月30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6月27日,窗外小雨淅沥,待在工作室一天的吴斌阳沉浸在创作中。画完最后一笔,60厘米X45厘米的白纸上,一位老人慈祥的面孔跃然纸上,满脸的皱纹和深邃的眼神背后,似乎有道不尽的人生经历。

正如这幅画作,说到与炭精画的缘分,吴斌阳也有道不尽的故事。



退休后,重逐少年画家梦

吴斌阳,今年62岁,长兴陈湾村人,是一名炭精画创作者。

“小时候,我对画画有很浓的兴趣。美术课上,我的绘画作品经常能拿高分。”他清楚得记得,那会还没相机,画像师常到村里给老人画像。老人端坐在桌对面,桌边一群人围观,其中也有他的身影。画像师用土灶上的锅底炭作为颜料,再用药棉粘上黑炭在纸张上来回“擦拭”,二三小时后,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诞生。这一场景在吴斌阳脑海留下深刻印象,也由此播下艺术的种子。

但迫于生计,中学毕业后,他就在陈湾村的矿上做零时小工。19岁,他去了长兴一家建筑公司,一干就是十几年。

1997年,他来到湖城,在104国道旁开了一家汽车电器维修店,直到2020年4月,汽修店结束营业。

退休前几年,他常会趁着店里空闲,自由绘一些画。等到真正退休,他拥有了所有的自由时间,实现少年画家梦的机会来了!

敲开炭精画的艺术大门后,他发现,炭精画又名“炭画”,是炭精粉绘制而成的画,属于中国民间美术,归于素描范畴。该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1896年,“炭精画像”形成于上海,后在全国各地流行。1996年,湖北省宜昌籍语文教师张智华首次提出“中国炭精画”,把中国文化和“炭精画”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比色彩鲜艳的山水、花鸟画,精炭画崇尚写实,层次丰富,柔和自然,层次丰富,细腻动人,很有味道。”吴斌阳介绍,但与之面临的挑战是,炭精画,在美术院校无此专业,各地也少见炭精画作品,这项民间技艺正在“消逝”,学起来自然有了难度。

可这一切都抵抗不住吴斌阳的热爱,他甚至内心生出一股力量,不仅要学会,更要传承与创新下去。为了钻研炭精画,他跑到外地向精通炭精画的艺人求教。记得第一次创作时,他将药棉绑在一次性筷子上,花了两天时间,埋头“擦”出了临摹人物肖像画。他笑称,后来才知要用毛笔。

等购置了粗细不一的毛笔,他在笔端黏上纸胶,炭精粉不好上色,就一遍遍“擦拭”白纸,直至上色。起初遇到画错的地方,他还想着用铅笔代替,谁知反而废了整幅画。他说,炭精画,炭粉一旦入纸,就无法涂改;画错一笔,前功尽弃,就得从头再来。为此,每一笔都得慢慢来。

四年,创作百幅话湖州作品

走进吴斌阳的工作室,让人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里。工作室四周的墙上,地上甚至沙发上,都摆满了炭精画作品。一眼望去,双子大厦、飞英塔、湖州市政府、陈武帝故居……甚是熟悉。

“我已经画了100多幅湖州的名胜古迹了,其中有100幅已经裱好了。”吴斌阳说。这一切要从2021年说起。

学习炭精画之后,吴斌阳发现,一方面,流行各地的炭精画以画相或者照片放大为主,利用炭精画艺术来再现建筑山水及自然风光比较少;另一方面,炭精画此项传统民间艺术正面临“断代”之痛,他便萌生一个大胆的念头:创作百幅话湖州的炭精画,为家乡“吆喝”!

在他身上,你似乎一直可以看到一股说干就干的劲。于是,他跑去拍飞英塔,拍双子大厦、铁佛寺和月亮湾酒店,从湖州地标式建筑开始动笔画。

“现场取景拍照很有讲究,我要的不是一张全景最美的照片,而是要呈现一座地标建筑特有的风度。像双子大厦,我是跑到龙溪大桥上拍下的,取景,像红花需要绿叶配一样,为凸显一座建筑物雄伟,有时必须要附带上周围景物或植物,这样的景,画出来才有味道。”他指着画介绍。  

慢慢地,他的身影出现湖州的各个角落。从潮音桥、双林三桥、潘公桥到青莲桥,从飞英塔、府庙、铁佛寺到南浔古镇、长兴古银杏长廊,从钱山漾遗址、德清窑遗址到邱城遗址……这些年,吴斌阳跑过湖州诸多名胜古迹,每次他先选好点,去现场取景,再回家创作,坚持了四年。

将实景绘成炭精画,实属不容易。他介绍,先是要将建筑等比例缩小,继而还原、打磨细节的完整度,每一笔都不能出错。记得此前画湖郡女校时,由于现有建筑被各种管道遮挡,取景画面感十分杂乱,画出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有些细节他自行雕琢、打磨了好几天。

“一般亭台楼阁比较费时间,大概需要十来天,其他的一般五天左右完成。”他说。湖州,作为江南水乡,昔日留存的古桥、古镇和古街,在炭精画不同浓度的黑色线条之间,在黑与白的留白处理中,竟涌出一股意犹未尽的韵味。

除了古建筑,吴斌阳还画了很多地标建筑,比如市政府大楼,立在余村前的石碑,都是湖州发展的生动缩影。“我希望用炭精画这种艺术形式来传播宣传湖州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助力家乡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湖州,走遍湖州,喜爱湖州。”他说。

有一个艺术的梦想

退休后的吴斌阳,一心扑在炭精画创作上。他在民和花园小区租了一间套房作为工作室,100个平方。每天,他从家中出发,骑车到工作室,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开启当天的创作,中午简单吃点东西,等到傍晚,收工回家。

“我比上班还勤奋,没有休息日的。”他开玩笑地说。当然,阴天、雨天以及夜晚期间,由于灯光的光线照到白纸上,反射得厉害。他一般会休息。这几年,吴斌阳的视力度数直接从150度涨到350度。

记得最初在工作室潜心创作的三个月,吴斌阳很不习惯。往日里,汽修店人来人往,市民喧闹声、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难得安静,可工作室里一片静悄悄,只有他一个人,和成堆的白纸、炭精粉。

“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常常忍不住刷手机。”他说,当他开始学习静心,等心静下来了,自然沉浸到创作中去了。

后来,他越来越享受孤独,享受静心创作的魅力了。夏天清晨四五点,他已出现在工作室,一旦开启绘画,便将其他所有抛之脑后,有时会全心创作到忘我境界,只想着如何把画画好。“自从学习绘画后,我的性格都有了大变化。以前开店时,一言不合会和司机们吵闹,如今,回到家被老婆唠叨,我也不在意了。”他说。

了解到他每年工作室房租1万五千元左右,再加上炭精画的材料、画框等费用,支出不小。面对学习炭精画投入的金钱成本,他连连摇头说:“一开始就带着想盈利心态去学习创作,这肯定是画不好画的。画画是种爱好,是乐趣,更是修身养性。”

让他欣慰的是,这几年的大量练笔,虽说走了很多弯路,但也逐渐掌握了技巧,有了一些底气。

除了画湖州的名胜古迹,他平时抽空也会自由创作,有大展宏图的鹰,群山连绵间升起的旭日,飞流直下的山涧瀑布……或是气势磅礴,或是细腻委婉。他拿起墙角的一幅画介绍,这是他最喜欢的作品。当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巴勒斯坦加沙废墟下,一位母亲与她的一双儿女透过瓦砾看向外界的照片时,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立马提笔画了《难民》这幅炭精画。

吴斌阳说了他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百图话湖州》可以出书,或是在湖州某个平台展出,一幅炭精画,配上一段历史文化简介,供前来湖州游玩的游客观看。他也希望,未来会创作出更多个人风格的炭精画,集合成展,供大众欣赏炭精画的魅力。

不管如何,他会在炭精画非遗技艺的传承路上,继续走下去。


(来源:中访在线/记者:姚玲利)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中访在线:华语世界互动新媒体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